人文学院举办第28期人文思政讲堂暨第7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时间:2024-04-15作者:文章来源:1929cc威尼斯浏览:10

 410日下午310分,人文学院于N301室举办第28期人文思政讲堂暨第7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本次培训主题为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发展逻辑,由学院教授赵海峰主讲,机关党委、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73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在本次培训中,赵海峰开宗明义,强调两个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嫁接,而是历经人民大众实践验证并经一系列辩证发展历程的结果。他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化发展过程,他回顾历史,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盲目照搬并不能成功,中共在吸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过度依赖苏联的经验教训后,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将革命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孕育出诸如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争等战略创新,实现了中国特色革命斗争策略的成功应用,取得了共产主义的首次伟大胜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再次调整路线,推动了中国的巨大进步,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其次,赵海峰深度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发展路径。他认为,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理想人生和社会理念及其修养方法高深卓越,但在历史长河中渐显衰微。个人修养至理想境界的思维模式在面对现代社会挑战时暴露出局限性,如过分关注个体而忽视科学精神,这为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反思。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特性使其具备现代化的可能性,在外来文明冲击下实现自我更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后,赵海峰总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民需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视为内在价值指向的双重任务。民族复兴不仅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诉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中国不应孤立发展,而应携手世界各国共同进步,致力于全人类的繁荣与福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扎根中国,就在于其深入中国社会现实,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独特贡献,搭建起一座连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的桥梁。这一道路以实事求是为科学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为立场,将民族复兴目标与国际主义视野相融合,指引发展方向。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现代化,更亟待马克思主义化,如此才能使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整场培训氛围浓厚,赵海峰以深厚的学识底蕴和生动鲜活的事例,激发了在场入党积极分子的思考与共鸣,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深化了对党的认识,更坚定了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立志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本期人文思政讲堂暨第73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人文学院在推进思政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上的决心与实效,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实践。未来,人文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努力培育更多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坚定政治信念的时代新人。